ctDNA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残留病灶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是最早被证明可通过化疗治愈的癌症之一。对于有治愈可能性的患者,必须首先实现完全缓解,其定义为治疗结束(EOT)时无活动性淋巴瘤,然而精确定义缓解一直颇具挑战。影像学检查,例如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FDG-PET/CT),是当前EOT时缓解的标准。然而在EOT时PET扫描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仍有15%-20%患者会复发,许多在EOT时PET扫描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实际上没有活动性淋巴瘤,即使不接受额外治疗也不会出现疾病进展,表明当前缓解标准在定义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缓解方面不精确[1]。循环肿瘤DNA(ctDNA)是一种新兴且高度通用的生物标志物,它克服了成像扫描和组织活检的基本局限性,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创、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等特征,可用于测量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残留病灶,为改善临床结局提供可能性[2]。本文旨在阐述ctDNA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作为残留病灶检测工具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基线ctDNA水平是肿瘤负荷的衡量标准
免疫球蛋白(Ig)受体V(D)J区重排是淋巴瘤克隆性标志。早期研究通过通用PCR引物扩增Ig重链和轻链基因,检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ctDNA,具有高肿瘤特异性、低背景误差和广泛应用性。但其分析灵敏度受限于分析的ctDNA分子数量。一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7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311个血液样本和105个肿瘤样本,探究免疫球蛋白高通量测序(Ig-HTS)的监测能力。结果显示,DLBCL患者每毫升血液中血浆ctDNA水平比循环肿瘤细胞(CTC)高出约2.3倍。在疾病复发前的监测时间点,血浆Ig-HTS与PET/CT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100% vs 56%,p<0.0001)和相似的灵敏度(31% vs 55%,p=0.4)。此外,基线ctDNA水平与PET扫描上的总代谢肿瘤体积(TMTV)呈正相关[3]。
2. ctDNA可作为独立预后指标
肿瘤个性化深度测序(CAPP-Seq)通过靶向数百个淋巴瘤相关基因变异,提高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检测不受分析的ctDNA限制。在一项针对217例接受一线和挽救性化疗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研究中,使用CAPP-Seq检测ctDNA。在接受一线化疗的患者中,以2.5 log hGE/mL ctDNA水平作为阈值,高水平ctDNA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率显著低于低水平患者(一线化疗:p=0.007;挽救性化疗:p=0.01),且高水平ctDNA患者在挽救性化疗中总生存期(OS)率明显较差(p=0.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ctDNA是独立预后因素[4]。
3. ctDNA动态变化是肿瘤反应性的早期指标,具有预后价值
在一项针对217例接受一线和挽救化疗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研究中,ctDNA在1个周期治疗后下降2-log的患者被归类为早期分子水平缓解(EMR),在2个周期治疗后下降2.5-log的患者被归类为主要分子水平缓解(MMR)。结果显示,接受一线治疗并达到EMR或MMR的患者与未达到相比,在24个月时具有更高的EFS率(EMR:83% vs 50%,p=0.0015;MMR:82% vs 46%,p<0.001),接受挽救性化疗并达到EMR患者与未达到相比,在24个月时也具有更高的EFS率(100% vs 13%,p=0.011)iv。此外,在复发/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ctDNA的快速消失与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的持久缓解相关。
4. ctDN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对缓解判断的精确性增加
定向变异富集测序技术(phasED-seq)是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NGS)的ctDNA分析技术,通过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组附近的定向变异,追踪同一ctDNA分子上的多个体细胞变异。该方法显著降低了背景错误率,提高了分析灵敏度,从而在EOT时能更准确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一项来自6项前瞻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共纳入151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407个样本,对采用治愈性一线方案的 PhasED-Seq MRD进行整合。结果显示,70例患者在EOT时为MRD阴性,其中69例(99%)患者无疾病进展。EOT时MRD阳性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p<0.001),且MRD状态可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p<0.01)[5]。
5. EOT时MRD测定比PET扫描的预后准确性更高
一项II期研究,共纳入54例初治DLBCL或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患者接受DA-EPOCH-R或R-CHOP +/- 阿卡替尼治疗,并接受了EOT时PET/CT扫描和MRD测定。中位随访26个月时,仅14% EOT PET/CT阳性患者出现疾病进展需要挽救性治疗,而32% EOT MRD阳性患者出现疾病进展,需要挽救性治疗或死亡。在EOT PET/CT阳性患者中,50%患者未检测到ctDNA,且均未出现疾病进展,相反,PET/CT 阳性且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在EOT时均能检测到ctDNA,表明MRD可用于进一步判断PET/CT结果。EOT PET/CT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2年PFS率分别为66%和90%(p=0.08),EOT MRD阳性患者和EOT MRD阴性患者的2年PFS率分别为33%和98%(p<0.0001)[6]。
小 结
综上所述,ctDNA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标志物,在整个B细胞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预后价值。许多ctDNA方法已经在淋巴瘤中进行了研究,所有这些方法都显示出巨大的前景。现代超灵敏ctDNA方法可达到百万分之一cfDNA分子的分析灵敏度,这些超灵敏的方法有望进一步完善我们目前对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缓解的定义,并可能改善患者的疗效预测。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本文件可能包含涉及医学情况、健康及治疗方法的信息。相关信息不得用作诊断或治疗,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意见。
审批编号:NP-NHL-Axi-Cel-2025.2-19 valid until 2027.2
供稿与审核:临床开发与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