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2023-12-11

【2023ASH】Brexu-cel治疗高危R/R MCL患者的真实世界结局





2023年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9日至12日在San Diego举行。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的国际盛会,本届大会汇集了各国知名血液病学专家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已经公布7,000余篇已接受的摘要,其中CAR-T细胞治疗相关摘要超470篇[1]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MCL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常侵犯结外部位,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2]


FKC889是复星凯特从美国Kite(吉利德科学旗下公司)引进Tecartus®(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Brexu-cel)在中国进行产业化、商业化的CAR-T细胞治疗药物,也是复星凯特在血液肿瘤领域的第二款CAR-T细胞治疗药物。目前Brexu-cel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批准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 MCL)成人患者的治疗[3,4],并获得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B细胞淋巴瘤指南(2023.V6)的推荐[5]。目前,FKC889针对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的R/R MCL成人患者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6]










摘要编号:107


英文标题:Real-World Outcomes of 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 (Brexu-cel)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R/R)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A CIBMTR Subgroup Analysis of High-Risk Characteristics[7,8]


中文标题:Brexu-cel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 MCL)患者的真实世界结局:CIBMTR高危患者亚组分析




研究背景

对于伴有TP53突变/缺失或具有较高的Ki-67增殖指数(Ki-67 PI)的R/R MCL患者,其治疗选择有限,且预后较差。


Brexu-cel是一种自体抗CD19 CAR-T细胞疗法。ZUMA-2的3年随访研究显示,所有接受Brexu-cel治疗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91%(61/68),完全缓解(CR)率为68%,中位总生存期(OS)为46.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5.8个月;在高危亚组患者人群(TP53突变或Ki-67≥50%)中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TP53突变的患者中ORR和CR均为100%,中位OS与中位PFS均未达到,而Ki-67≥50%的患者中ORR为89%,CR为76%,中位OS与中位PFS均为46.6个月[9]。在另一项Brexu-cel治疗R/R MCL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中,TP53/17p缺失或Ki-67≥50%的患者分别占20%与44%,所有接受Brexu-cel治疗的患者的ORR为90%,CR为78%,12个月时中位OS和PFS分别为74%和61%[10]


本研究基于R/R MCL患者是否具有高危特征(包括TP53/17p缺失、Ki-67≥50%)与是否符合ZUMA-2研究入组标准(患者必需既往接受过1-5线治疗后仍复发或难治,包括含蒽环类或苯达莫司汀的化疗、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及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进行亚组分析,评估了真实世界中Brexu-cel在高危R/R MC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方法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来自美国CIBMTR观察性数据库85个治疗中心的499例R/R MCL患者接受了Brexu-cel治疗。


本次分析纳入了45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3个月;范围,2.9-28.6个月),排除既往接受过非移植细胞治疗的患者(n=7)、疗效和/或安全性随访数据未记录或未报告的患者(n=15)、以及数据缺失的患者(n=21)。


研究疗效终点为ORR、CR、缓解持续时间(DOR)、PFS、OS、以及复发或疾病进展(REL/PD)。研究安全性终点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非复发死亡率(NRM)以及继发肿瘤。CRS与ICANS根据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学会(ASTCT)分级系统进行分级。统计分析包括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以确定对结果有影响的协变量。



研究结果

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21日。在纳入的456例患者中,19%(44/227)的患者在诊断时存在TP53/17p缺失;57%(146/257)的患者在诊断时存在Ki-67 PI≥50%(图1)。TP53/17p缺失的患者既往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比例较低(12% vs 30%)。Ki-67≥50%的患者接受BTKi治疗(81% vs 92%)和桥接治疗(37% vs 52%)的比例较低。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从确诊到输注Brexu-cel的时间往往较短。此外,57%(262/456)的患者不符合ZUMA-2研究的入组标准。


图1 患者基线特征


在中位随访12.3个月后,评估所有患者的疗效结果(图2)。所有患者人群的ORR为91%,CR为81%;中位DOR未达到,12个月时DOR率为65%;中位PFS为19.3个月(95% CI,14.2个月-24.4个月),12个月PFS率为61%;中位OS未达到(95% CI,18.9个月-NE),12个月时OS率为75%。


图2 所有患者人群的疗效结果


基于是否具有高危特征及是否符合ZUMA-2入组标准进行亚组分析(图2,图3)。在TP53/17p缺失的患者中,ORR为95%,CR为84%,12个月PFS率和OS率分别为53%和57%;而在TP53/17p未缺失的患者中,ORR为90%,CR为81%,12个月PFS率和OS率分别为60%和76%。在Ki-67≥50%的患者中,ORR为92%,CR为83%,12个月PFS率和OS率分别为63%和74%;而在Ki-67<50%患者中,ORR为93%,CR为84%,12个月时PFS率和OS率分别为57%和76%。在符合ZUMA-2研究入组标准的患者中,ORR为93%,CR为84%;而在不符合ZUMA-2研究入组标准的患者中,ORR为90%,CR为79%。


图3 不同亚组患者人群的疗效结果


经过多因素校正后,Brexu-cel在TP53/17p突变和/或Ki-67≥50%的患者中的疗效与不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一致(图4)。


图4 经过多因素校正后,比较不同亚组患者人群的疗效


在所有患者人群中,≥3级CRS与≥3级ICANS的发生率分别为11%与29%。所有亚组的安全性事件的发生未见有统计学差异(图5)。经过多因素校正后,无论是否TP53/17p缺失,≥3级CRS、≥3级ICANS、感染与NRM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与TP53/17p未缺失的患者相比,TP53/17p缺失的患者中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16% vs 28%)与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 vs 25%)的发生率较高;而在Ki-67≥50%或<50%的亚组中,其安全性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图5 不同亚组患者人群的安全性结果



研究结论

在这项大型真实世界分析中,中位随访12.3个月时,无论是否具有高危特征或是否符合ZUMA-2入组标准,Brexu-cel在R/R MCL患者人群的疗效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且具有高危特征的R/R MCL患者人群的大多数安全性结果同样无统计学差异。尽管在TP53/17p未突变的患者中可能具有较长的OS和较低的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与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风险,但该研究仍支持Brexu-cel可作为不同R/R MCL患者人群(包括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本文件可能包含涉及医学情况、健康及治疗方法的信息。相关信息不得用作诊断或治疗,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意见。


审批编号:NP-NHL-Brexu-Cel-2023.12-11 valid until 2025.12



供稿与审核:临床开发与医学部

参考文献:

[1]. https://ash.confex.com/ash/2023/webprogram/start.html.

[2].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等. 中华血液学杂,2022,43(7):529-536.

[3]. FDA Package Insert - TECARTUS®(Revised:10/2021).

[4]. Tecartus®:EPAR - Product information(Last updated:30/01/2023).

[5].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cell Lymphomas (Version 6.2023).

[6]. 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clinicaltrials.searchlist.dhtml.

[7]. Swetha Kambhampati, et al. Blood (2023) 142 (Supplement 1):107.

[8]. Swetha Kambhampati, et al. 2023 ASH annual meeting. Oral presentation.

[9]. Wang M, et al. J Clin Oncol. 2023;41(3):555-567.

[10]. Swetha Kambhampati, et al. ASCO 2023. Oral presentatio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