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2025-03-28

CAR-T细胞疗法在TP53突变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NHL的25%-50%[1]。尽管大部分DLBCL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30%-40%的患者进展为复发/难治性(R/R)DLBCL[2]。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异常基因在DLBCL中被发现,其中TP53基因在DLBCL的发生和进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3]。伴TP53基因突变的DLBCL患者往往预后不良[4],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已在R/R DLBCL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伴有TP53的R/R DLBCL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阐述TP53基因的功能、检测方法及其在CAR-T细胞治疗中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TP53基因突变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

TP53是一种抑癌基因,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的短臂(17p13.1)上,负责编码和表达p53蛋白。TP53基因可分为野生型(正常基因)和突变型两种。TP53野生型通过调节多种细胞途径,包括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消除受损细胞,从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然而,TP53突变型不仅丧失了TP53野生型的肿瘤抑制功能,还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约50%的原发性肿瘤存在TP53基因突变[5]


TP53基因突变导致的p53蛋白功能障碍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低于其他类型的肿瘤[6]。约20-30%的DLBCL患者中存在TP53基因突变[7]。研究表明,TP53基因突变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4]。一项研究共纳入506例DLBCL患者,其中111例为TP53突变型,395例为TP53野生型,这些患者均接受R-CHOP治疗。结果表明,TP53突变型与TP53野生型患者相比,中位总生存期(OS)(52.90个月 vs 94.49个月)、5年OS率(47.8% vs 65.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51.95个月 vs 93.14个月)和5年PFS率(46.3% vs 63.5%)均显著降低(OS:P=0.0005;PFS:P=0.0004),提示TP53基因突变是R-CHOP 治疗DLBCL 患者的一个重要不良预后因素[4]


2. TP53的检测方法

p53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是病理科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蛋白水平的结合反应进行显色定性,从而间接推断T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情况。p53 IHC具有快速且相对经济的优势,被广泛应用[6]


染色体核型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细胞遗传学分析中常用的检测手段,可用于检测TP53基因缺失,但约30-40%的TP53基因突变无法检测[8]


基因测序主要通过二代测序(NGS)技术实现,主要检测TP53基因突变和小片段的插入和缺失等。尽管基因测序和FISH是检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缺失的可靠技术,但由于其操作复杂性和高成本,它们并不常规用于病理诊断[9]


3. CAR-T细胞在TP53基因突变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

在TP53基因突变的B细胞恶性淋巴瘤中,CAR-T细胞治疗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83例R/R DLBCL患者,其中,其中40例患者为TP53突变型(32例接受CAR-T细胞治疗,8例接受非CAR-T细胞治疗),43例患者为TP53野生型(33例接受CAR-T细胞治疗,10例接受非CAR-T细胞治疗)。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54 年时,在TP53突变型患者中,接受CAR-T细胞治疗与未接受CAR-T细胞治疗患者相比,中位OS(24.5个月 vs 12个月,P=0.01)和2年OS率(53.1% vs 14.3%,P=0.005)均显著提高。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中,TP53突变型与TP53野生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P>0.05)和PFS率(P>0.1)相似,但OS率(P<0.01)显著更差。提示CAR-T细胞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OS显著提高,但TP53突变型与TP53野生型相比,CAR-T细胞治疗后OS率显著降低[10]。但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的R/R DLBCL和双打击/三打击淋巴瘤(DHL/THL)患者中,TP53基因突变状态对中位OS的的影响未达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携带TP53突变患者[n=10] vs TP53野生型患者[n=19]:30.88个月 vs 120.64 个月,P=0.263)[7]


CAR-T细胞鸡尾酒疗法在TP53基因突变的R/R B-NHL患者显示出来巨大潜力。一项临床研究将R/R B-NHL患者分为两个队列:在试队列A中,66例患者接受CD19/22 CAR-T细胞鸡尾酒疗法,其中34例(51.5%)患者为TP53野生型,32例(48.5%)患者为TP53突变型。在队列B中,57例患者接受CD19/22 CAR-T细胞鸡尾酒疗法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治疗,其中28例(49.1%)患者为TP53突变型,29例(50.9%)患者为TP53野生型。在队列A中,中位随访16.7个月时,TP53突变型与TP53野生型患者的最佳ORR(87.1% vs 88.2%,P=0.927)相似,且PFS率(P=0.886)和OS率(P=0.748)也无显著性差异。在队列B组中,中位随访21.2个月时,TP53突变型患者的最佳ORR可达92.9%。队列B与队列A的TP53突变型患者相比,24个月 PFS率(77.5% vs 48.4%,P=0.024)和OS率(89.3% vs 56.3%,P=0.012)均显著提高。提示CD19/22 CAR-T细胞鸡尾酒疗法对TP53突变型R/R B-NHL患者有良好疗效,将CAR-T细胞与ASCT联合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11]



小  结

综上所述,TP53基因突变与DLBCL的发生、进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深入理解TP53基因的功能机制、精准掌握其检测方法,并充分认识其对CAR-T细胞治疗结局的影响,对于优化DLBCL患者的治疗策略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本文件可能包含涉及医学情况、健康及治疗方法的信息。相关信息不得用作诊断或治疗,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意见。


审批编号:NP-NHL-Axi-Cel-2025.3-28 valid until 2027.3


供稿与审核:临床开发与医学部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2]. 李文艺, 等. 白血病·淋巴瘤, 2020;29(12):718-721.

[3]. Wen W, et al. Am J Cancer Res. 2024;14(7):3280-3293.

[4]. Zijun Y. et al. Blood 2012; 120 (19): 3986–3996.

[5]. Chen X, et al. Cell Death Dis. 2022;13(11):974.

[6]. de Haan LM, et al. Virchows Arch. 2024;485(4):643-654.

[7]. Porpaczy E, et al. Cancers (Basel). 2021;13(22):5592.

[8]. Campo E, et al. Haematologica. 2018;103(12):1956-1968.

[9]. Li X, et al. BMC Cancer. 2023;23(1):1008.

[10]. Gao F, et al. Cancer Med. 2023;12(9):10267-10279.

[11]. Wei J, et al.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2;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