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2025-03-21

滤泡性淋巴瘤的管理策略探讨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类起源于滤泡中心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呈高度异质性。在我国,FL的发病率占B细胞NHL的8%~23%[1]。近年来,FL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患者生存率大幅提高,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分别为61%和89%[1]。然而,临床需求和挑战仍然存在。近期一篇发表于《Blood》的文章,探讨了未来FL管理策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2]













1. FL一线治疗策略

新诊断的FL患者是否需要初始治疗,主要基于症状、器官功能障碍、大包块、血细胞减少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是否异常。滤泡性淋巴瘤研究组(GELF)和英国国家淋巴瘤调查(BNLI)指南明确了可能需要治疗的患者标准(至少在临床试验中),但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不一致。在缺乏早期治疗生存优势证据的情况下,“观察等待”仍是FL的常见管理策略。然而,随着更有效且安全性良好的新治疗方案的出现,尤其是当新方案能够实现长期缓解并改善生活质量,这一模式可能受到挑战。对于需要一线治疗的患者,当前的二线和三线治疗策略可能会在疾病早期应用,特别是对预后较差的患者。对于疾病风险较低但符合GELF、BNLI或其他治疗标准的患者,利妥昔单抗每周4次的治疗方案仍是首选,同时他们也可能是新型疗法的潜在受益者。


2. FL新兴疗法的应用

近年来,靶向CD20×CD3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在三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和安全性,这为它们在初治FL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目前,大多数研究正在评估BsAb与其他已获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R/R)FL的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有症状、肿瘤负荷高或具有不良预后特征的患者,BsAb与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有望成为标准治疗方案(前提是正在进行的研究能够达到预期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表明于24个月内疾病进展(POD24)与FL患者总生存率低相关。目前,一个重要的未满足需求是,在初始治疗前能够可靠地识别出预后不良风险高的患者,尤其是早期进展的患者。鉴于传统化疗免疫治疗在早期进展患者中疗效有限,未来这类患者可能更常采用新型免疫治疗方案,如BsAb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有研究表明,POD24患者对BsAb和CAR-T细胞疗法的应答与非POD24患者相似。尽管自体CAR-T细胞疗法与更高的不良事件(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 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 [ICANS] )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相关,但其在FL中的疗效和缓解持久性优于BsAb。


3. 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核心的R/R FL新疗法

在R/R FL中,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至关重要,因为缓解期通常较短且不良反应会逐渐累积。因此,最小化短期和长期毒性仍是治疗的重要原则。未来,临床试验将更多地纳入QoL评估和患者报告结局,以补充传统疗效评估。目前,多种口服药物和单抗在FL中已获批或正在评估中,这些药物在便利性、疗效和耐受性方面表现出色,符合以QoL为导向的治疗理念。预计这些药物在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来那度胺:在FL中已证明具有疗效,并且在适当调整剂量后耐受性良好。来那度胺与利妥昔单抗常用于复发性FL,而来那度胺与BsAb的联合方案正在研究中。


  • B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联合奥妥珠单抗[obinutuzumab] )是首个获FDA批准用于FL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新一代BTK抑制剂如匹妥布替尼(pirtobrutinib)在多线治疗的FL患者中显示出高达50%的缓解率。

     

  • 表观遗传靶向药物:他泽司他(tazemetostat,EZH2抑制剂)是一种活性良好且耐受性佳的单药治疗药物,已获批用于治疗R/R FL患者(无论是否伴有EZH2突变)。

     

  • 单抗:靶向CD19的单抗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目前正在FL中进行研究。

     

  • 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CD79b的维泊妥珠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目前正在FL中进行研究。另一种靶向CD19的ADC药物替朗妥昔单抗(loncastuximab tesirine),在一项II期研究中,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FL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疫苗:正在探索利用全外显子组和RNA测序技术开发多抗原疫苗的新方法。


4. 采用新型监测技术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

现代监测技术包括分析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ctDNA),例如超高深度肿瘤个性化检测(CAPP-seq)和定向变异富集测序技术(PhasED-seq)。这些技术显著提高了检测淋巴瘤中微量ctDNA的分析灵敏度,从而成为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重要手段。ctDNA基线水平已被证明可独立预测早期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未来,接受一线治疗的患者可能会接受基于ctDNA评估的反应适应性治疗,这将有助于识别哪些患者的治疗可以降阶,以及哪些患者将从治疗策略的改变或强化中受益。此外,随着时间推移,监测ctDNA可能有助于确定进一步评估影像学检查的阈值。如果早期干预试验显示获益,可能监测方式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


5. 探索FL治愈的可能性

为探讨FL治愈的可能性,需明确“治愈”的定义,可引入“功能性治愈”概念,即患者完成治疗后实现长期缓解,治疗毒性小,且在预期寿命内无复发。例如,部分接受一线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可持续缓解超过十年。若能更好预测哪些患者可实现持久缓解,将极大指导治疗策略并避免非必要的进一步治疗相关毒性。新型疗法如CAR-T细胞疗法和BsAb,以及联合治疗方案的演变和剂量策略的更新有望推动这一进展,使治愈FL更接近现实。



小  结

尽管FL的管理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例如,生物学研究虽然推动了新治疗方法的发展,但如何最佳应用这些方法,尤其是在治疗时机和组合策略方面,仍然不够明确。尽管新疗法的前景可观,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仍面临沉重负担,因此生活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未来,通过深入理解生物学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新药物和生物标志物,以及与患者群体合作以明确其偏好和优先事项,将助力FL领域的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本文件可能包含涉及医学情况、健康及治疗方法的信息。相关信息不得用作诊断或治疗,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意见。


审批编号:NP-NHL-Axi-Cel-2025.3-21 valid until 2027.3


供稿与审核:临床开发与医学部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3; 44(7) : 529-534.

[2]. Mulvey E, et al. Blood. 2025blood. 202402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