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细胞治疗结外受累R/R LBCL的"部位效应"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已成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结外受累是R/R 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但不同结外受累部位对 CAR-T治疗效果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近期《Leukemia》杂志发表了一项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系统描述接受CAR-T细胞治疗R/R LBCL人群的结外受累发生率及解剖学部位分布特征,揭示特定结外受累部位对CAR-T细胞治疗效果的影响[1]。
研究方法
该多中心研究纳入了516例2019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8个医疗中心接受≥3线CD19 CAR-T细胞治疗的R/R LBCL患者。该研究将患者分为三组,即仅淋巴结受累组(N组)、仅结外受累组(E组)以及淋巴结合并结外受累组(NE组),分别分析三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最佳总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R]、缓解持续时间[DoR]、完全缓解持续时间[Do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
患者基线特征
在所有患者中,N 组有 177 例患者,占比 34%;E 组有 66 例患者,占比 13%;NE 组有 273 例患者,占比 53% 。结外受累部位中位数为1个,主要受累部位包括骨/骨髓(36%)、软组织(36%)、肺(24%)、肝脏(15%)、胸膜(15%)和胃肠道(13%)。
疗 效
缓解情况
NE组患者的ORR(65% vs 82% vs 77%,P<0.001)和CRR(45% vs 62% vs 58%,P=0.001)均显著低于N组和E组(图1),但三组的DoR无显著性差异(图2)。

图1 N组、E组以及NE组患者的缓解率(ORR和CRR)

图2 N组、E组以及NE组患者的DoR
生存分析
在所有患者中,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5.7个月和21.6个月。NE组较N组患者的PFS (HR=1.63,P<0.001)和OS (HR=1.91,P<0.001)显著更短,而N组和E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图3)。

图3 N组、E组以及NE组患者的PFS(左)和OS(右)
此外,CAR-T治疗时随着结外受累部位数量的增加,CRR呈下降趋势(图4A)。同时生存分析表明,随着结外受累部位越多,PFS和OS缩短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图4B、C)。

图4 结外受累部位数量对CAR-T疗效的影响
不同结外受累部位对生存的影响
基于结外受累部位的分布分析,在所有患者(N=516)的单因素分析中,骨/骨髓、胃肠道、肾脏、肝脏、胰腺及肾上腺部位的结外受累(仅分析病例数≥10例的部位)与PFS显著缩短相关。然而,将分析范围限定于结外受累患者(E组+NE组)时,仅肝脏、胰腺和肾上腺部位的结外受累与较短的PFS显著相关。
在多因素分析中,肝脏受累患者的PFS(校正风险比 [aHR] =1.54 [95% CI,1.08–2.20],P=0.02)和OS(aHR=1.50 [95% CI,1.02–2.21],P=0.039)显著缩短,同时观察到肾上腺(aHR=1.59 [95% CI,0.93–2.70],P=0.09)和胰腺(aHR=1.41 [95% CI,0.84–2.37],P=0.19)受累患者存在PFS缩短趋势,但无统计显著性差异。而肝脏(aHR=3.01 [95% CI,1.76–5.13],P<0.001)和肾上腺(aHR=2.35 [95% CI,1.08–5.11],P=0.031)受累患者的DoR显著更低。
此外,针对病例数较少(<10例)但具有临床意义的特殊受累部位的患者进行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患者的ORR(78%)和CRR(67%)较高但复发风险显著;乳腺受累患者的CRR(43%)较低但持续缓解;而子宫或心包受累患者预后较差。
不同结外受累部位的病灶清除率
研究评估了在特定结外受累部位的患者,经CAR-T细胞治疗后的病灶清除比例。结果显示,在主要结外受累部位中,肝脏、胰腺和肾上腺的病灶清除率最低(图5)。与未接受放疗桥接治疗及未接受任何桥接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含放疗桥接方案(无论是否联合系统治疗)的患者在数值上表现出更高的病灶清除率。

图5 不同结外受累部位的病灶清除率
安全性
在所有患者中,87%的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任意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6%的患者发生≥3级CRS; 41%的患者发生任意级别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其中16%的患者发生≥3级ICANS。
三组间CRS和ICAN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与N组相比,E组和NE组的任何级别ICANS发生率(45-47% vs 35%,P=0.088)以及≥3级ICANS发生率(18-19% vs 11%,P=0.052)数值上均更高,但无统计显著性差异(表1)。N组、E组和NE组的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8%、6%和10%,主要非复发死亡原因为感染(26/46)。
表1 所有患者、N组、E组和NE组的安全性数据

小 结
本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大型队列中结外受累病灶的纵向数据,揭示了不同受累部位R/R LBCL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CAR-T细胞治疗总体上能够克服结外受累的不良预后影响,但多受累部位共存(反映更高肿瘤负荷)或特定部位(如肝脏)受累仍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免责声明: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本文件可能包含涉及医学情况、健康及治疗方法的信息。相关信息不得用作诊断或治疗,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意见。
审批编号:NP-NHL-Axi-Cel-2025.4-23 valid until 2027.4
供稿与审核:临床开发与医学部